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霍庆的博客

关注教育 服务教师 交流思想 提升智慧

 
 
 

日志

 
 

《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国培日志八  

2011-10-24 20:25:07|  分类: 教育杂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国培日志八

21日是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黄老师为大家作《关于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黄教师是小学思品教学研究人员,对小学思品教学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和理论基础。所以她的课堂教学实例及对当前品德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更是吸引了学员朋友的专注目光。

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现状------转变

l       教师角色的变化

l       学习方式的变化

l       教材观的变化

l       课堂模式的变化

l       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

2、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现状------问题

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现象。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性很强,但热闹之后,学生却没有体验和收获;课堂看起来紧张有序,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但整节课却被划分为细抠的知识点;课堂上缺少真诚的交流,多的是假话、套话;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摈弃“接受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

问题之一、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a、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b、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c、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d、分组无目的性。

建议: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

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

其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

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

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要反馈。

问题之二、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1、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

    2、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

3、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问题之三、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使用该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无论多么丰富、生动,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问题之四、情境创设的泛滥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或者充斥了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问题之五、“以学生发展为本”,理解的片面化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课堂上,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些道理教师们都很明白,在课堂上为了不违背这些道理,常常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干啥就干啥。
问题之六:课堂评价语的随意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l       不会评价学生

l       把握不好评价时机

l       语调生硬,缺乏情感

l       评价语言缺少个性和价值

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贫乏,总是“对”“是”“你说的好!”“你说的真好!”

问题之七:对品德学科特点理解的肤浅化
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l       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学习效率指学生在学习特定内容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上。其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l       黄老师在谈到高效课堂的四个条件时谈到:

1、              你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2、              你打算让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3、              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4、              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要求?(达标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是每个学科的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时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如何大家每节课前都能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相信大家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l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著名教育改革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著书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也著书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达成度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中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l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现状

1.课堂教学目标“虚无化”。

2.课堂教学目标“程式化”。

3.课堂教学目标“泛化”。

4.课堂教学目标“片面化”。

l       把握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瞻前顾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根据课标及教材的前后编排定位教学目标  

首先,要读懂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通览整个教材体系,把握单元主题及同一单元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递进目标,从而确立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目标定位就较准确。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框架:

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前提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生活 —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要求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调教学目标

提高品德课的实效,就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有效促进“社会价值内化与个体品德建构”,必须准确把握学生道德学习的“基础点”和“发展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准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就会严重影响教学实效。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教学是低效的。

(1)注重品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的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品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问题:必须经历依从(从众、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注重品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

方法:

1、教师的言传身教。

2、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体会认识。

品德教育最核心的要求,是让学生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地学习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

(二)吃透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了解学生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四)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黄老师特别强调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落实两个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对中小学生要注意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我国明确学生养成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功德”的好公民。即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学会做,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做的意义,这样才算落实品德教育的目标。

黄老师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出了自己很独到的看法,她认为当前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目标笼统空泛不具体。2、未能体现过程与方法。3、未能处理好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的关系。4、目标偏离教材编写意图。5、目标之间缺少相互联系。6、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几个问题应该不只是品德教学中存在的,在其它教师的学科教学中同样需要大家注意,所以给大家的启发是相当大的。

(四)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教学是教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坚实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学生发展的基础。

1、              教学是“诊断”——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那么教学就是发现学生已有的观念并帮助学生的观念得到发展。

2、              教学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把“教室”变成“学室”,“课堂”变成“学堂”。

3、              教学是发问——由提问到发问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和组织学生产生问题。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提问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              教学是求异——寻求不同的声音

新课程教学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寻找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差异就是特色。

5、              教学是交往——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互动

人格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促进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和顺利进行。

6、              教学是过程——教学不只重结论,更重过程

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列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个人喜欢的两句话

l       有效教学要解决两大问题

第一,如何把知识教活,有效地促进智慧地成长;第二,如何将思想激活,有效地促进精神地成长。

新课程下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五个方面效果:教学从生活入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回归生活;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学生合作,师生互动,体现教学相长;学生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充分,心灵受到震撼;课堂教学显现了感受性、启发性、探究性、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

l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明白错误?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愉悦、发现的惊喜?

  评论这张
 
阅读(56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