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霍庆的博客

关注教育 服务教师 交流思想 提升智慧

 
 
 

日志

 
 

第二序改变:打开学生教育的另一扇门  

2018-05-30 21:35:37|  分类: 教师博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第二序改变:打开学生教育的另一扇门

刘令军

 “第二序改变”理论出自美国三位资深心理咨询师保罗?瓦茨拉维克、约翰?威克兰德、理查德?菲什合著的《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该理论遵循的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一个人是不能改变另一个人的,除非对方自己想改变。我们的研究是对原著理论的迁移和拓展——从“心理治疗”迁移到“教育管理”,从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拓展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学生在接受教育转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可分为两种:

1、第一序改变

这种改变发生在教育者自身的某一个规条系统之内,它只能改变对方规条系统比较薄弱的部分。

比如,学生不做作业,老师和家长督促他做作业,甚至抽出时间陪他做作业,在家长和老师的“辛勤守护”下,孩子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完成了。

这种情况用一般的管理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但如果对方的规条系统很强大,就无能为力了。

2、第二序改变

在这种改变过程中,教育者的思维跳出自身规条系统,进入对方的规条系统。这种改变发生时,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比如,有的学生,老师批评他,骂他,惩罚他,处分他,都无法使之改变,教育陷入困境;有的家庭,丈夫以酗酒的方式应对妻子的唠叨,妻子以更多的唠叨应对丈夫的酗酒,导致双方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圈,永远都没有出口……

如果不走出“战胜对方”这个思维系统,转入“理解尊重”的思维系统,那么双方都不会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每个人都是凭借自身的一套规条系统,处理眼前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个学生经历的人生经验千差万别,因此凭人生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受、情绪、思想状态和反应都不一样。

很多老师明白“人与人不相同”的道理,同时却用相反的态度去处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这样说:“其他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老师这是为你好,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

仔细想一想,其实这些老师都是站在自己的规条系统里说话,都是从自己的立场要求学生。如果我们从自己的规条系统里跳出来,进入学生的规条系统,面对上述老师的说教,学生可能会这么回答:“老师,人与人不相同呀,刘翔跨栏能得世界冠军,你能吗?”“老师,你又不是我,我为什么要按照你说的去做?”

所以,当我们进入学生的规条系统以后,会发现自己说的都是废话,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改变。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内在规条系统,也会随着时间、成长、每天每一刻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而有所改变。例如,你阅读一篇文章,假定花了五分钟,无论你同不同意所看过的内容,你的规条系统与五分钟之前相比,一定已经有所不同了。这份不同,是在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会造成我们大脑里规条系统的变化,没有一个人能够一直保持不变。

既然人的规条系统在不断地改变,就为教师影响自己的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想办法改变学生内在的规条系统。

老师要想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强人所难”是不会取得效果的。因为只有改变学生的规条系统,他的行为才会改变。所以,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他的规条系统,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够给他提供更多、更好所向往的价值, 然后引导他自己意识到这些新的可能性,这样,他才会想要改变自己。

用好第二序改变,需要掌握三个技术要点:第一,确认双方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第二,弄清楚对方焦点背后的规条系统;第三,想办法改变对方的规条系统。

我以班级学生小敏的改变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小敏在班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她经常跟同学闹别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损害了她的利益,她就会无限放大,斤斤计较。比如小斌从她的座位前经过,不小心把她的一本书弄到了地上,她就跑过去,把刘斌满桌子书都丢到地上。跟女同学跳皮筋输了,就大发脾气,弄得别人都不喜欢跟她玩。所有人都觉得小敏不好相处,有些人则干脆对她避而远之。

家访中,小敏奶奶告诉我:“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每天放学回家以后就做作业,也不出去玩。进入初中以后,她性情大变,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守着电视机,说她两句,她的嗓门比你还大。上个星期天,她要买一个MP4200多元,她爸爸觉得太贵,对学习也没什么用处。可她坚持要买,完全不听大人的劝告,最后只好依了她。平时她爱吃的、爱玩的,我们都只能依着她,不然她就生气,在家里摔门。教育她总也不听,还经常大声呵斥我。您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得每天听她的训斥。”送我出门时,奶奶还一直自言自语:“这孩子浑身是刺,太不好相处了……”

我坐在办公桌前发呆,该怎么转化这个小女孩呢?我拿出一张纸,写下四个字:规条系统。她内在的规条系统是怎样的?我必须理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找到转化的思路。突然,大脑里灵光一现,我有了方法。

我立刻将班干部们叫进办公室,布置任务。

我说:“小敏这学生……”

“我不愿意搭理她!”我刚说了个开头,与小敏有矛盾的秀秀就打断我的话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微微一笑:“我们不仅要搭理她,而且还要想办法‘麻烦’她。”

“麻烦她?”很多班干部不解,“为什么要麻烦她?”

“秀秀,你这周是不是要主持出班级的黑板报?她的字写得好,你可以请她帮助写字呀。阳阳,你这周不是要组织卫生大扫除吗?你可以请她帮忙分配劳动任务呀,或者请她写一个劳动任务分配草稿出来。小翔,你这周不是要写数学测验报告分析吗?你可以请她帮助处理数据呀……”

“记住,我们请小敏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第二,不能耽误她太多的时间;第三,态度一定要真诚。”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话说了一半就停住了。

班干部们一脸迷茫,迫不及待地追问:“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我故作神秘地将手放在嘴前,嘘了一声,然后压低声音说:“问题的关键是事后还要真诚地向她道谢。”

班干部们分头行动,我自己也没闲着。走进教室,我把小敏叫了出来,劈头就问:“小敏同学,我可以请你帮一个忙吗?”

小敏一愣,怯怯地问:“老师,什么忙呀?”

“现在老师有一项紧急任务,这一叠表册,明天要上交了,老师现在没有时间做,你的字写得好,能帮个忙吗?”

小敏一听,立刻眉开眼笑:“老师,这个忙可以帮。”

第二天我走进办公室,所有的表册已经填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了。

当天的作业本上,我给小敏留言:“你帮老师做了那么多事,老师很感谢你哦!”

小敏回答说:“老师,帮您做一点小事,我很乐意的,您就别谢了。”

我说:“这还是小事呀!你知道吗?你填的表册质量很高,政教处还表扬老师工作出色呢!”

第二天再看小敏,她的脸上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之后,小敏几乎成了我的“文字秘书”。每隔一两天,我就把一些文字任务交给她,完成时间每次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并且一再要求她,不要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只能利用空隙时间,如放学后到晚餐之间的4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下课也可以忙里偷闲写5分钟,只要挤,时间就像海绵,总可以挤出些水来。

每次我都真诚地道谢。好几次,小敏都说:“老师,您就别说谢谢了。”

我跟她打趣:“辛苦你了,总要谢一下吧。如果不谢,说不定下次你就罢工了。”

小敏说:“老师,您放心,我绝对不会闹罢工。以后不管什么任务,您都交给我好了,保证不会耽误您的事。”

班干部们也开始陆续找小敏“帮忙”,或者写写字,或者整理整理数据,或者策划一个方案……

小敏的脸上,经常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下课一看见我,就很亲热地围上来,跟我交谈,说一些生活趣事。同学们也不再讨厌她,大家发现,小敏其实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下面我就第二序改变的三个技术要点分析这个案例。

1、确认双方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在这里,双方关注的焦点就是“与人交往的问题”。老师和班干部这一方,希望小敏能够与人为善,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小敏呢,认为周围所有人都与其作对,专门针对她。

2、弄清楚对方焦点背后的规条系统

小敏小时候的“听话”为今天的“不听话”留下了隐患,因为她从小很少出门,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合作或者交流的经验。除学校生活外,很少有参与群体学习、交流、沟通、协作的机会,因此便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相处,逐渐形成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一般都是主动精神不够,总是寄希望于别人来主动与她交流、协作、沟通,总是希望别人能“体谅”她,但却从来不体谅别人。一旦别人没有主动来达成她的要求,就会心生怨恨。

3、想办法改变对方的规条系统

我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她的人际圈子里建立起多个“中心”,包括“老师中心”“班干部中心”“同学中心”等。这些“中心”建立起来以后,她的意识里就不再只有自己这一个“中心”了。

之前,她一直在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的友善和尊重,现在她通过帮助别人,获得了快乐,获得了友善和尊重。现在她明白了:尊重是相互的,助人也是相互的,自己只有先学会帮助别人,才能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

当内在起指挥作用的规条系统发生改变时,小敏的行为也就发生了改变。

《班主任》杂志

栏目:班级发展与管理

作者:刘令军 湖南省宁乡县煤城中学 410609

责编:魏强

  评论这张
 
阅读(61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