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霍庆的博客

关注教育 服务教师 交流思想 提升智慧

 
 
 

日志

 
 

我的豆腐情结  

2008-08-30 16:52:04|  分类: 心情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的豆腐情结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依恋情结。就全国而言,南方的人爱吃米,顿顿吃米饭都可以,而北方的人则爱吃面,如果到南方出差几日连续吃米饭就会日夜想念家乡的馒头、面条。而我们张家口一带,则坝上的人带不开莜面、土豆,坝下的人更多的喜欢吃黄糕与小米。

我则对豆腐具有一种强烈的依恋心理,几日吃不到豆腐,就会觉得餐桌上缺少了什么,而豆腐无论怎么做,我都喜欢吃,可以说是百吃不腻。这可能与我从小是豆腐养大的具有很大的关系。

我是七十年代生人,当时虽然正值全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年代,但农村田里种植的多是粮食类作物,经济类作物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烟叶一种,蔬菜则更少了。于是半粮半菜的豆腐则成了农家饭桌上一道不可少的菜肴。

那时候,村里的豆腐坊是小时候的我帮父母做事去的最多的地方。每年秋后母亲都会把分来的黄豆细心地分捡,颗粒完整饱满的,留着过年生豆芽;瘪肚残破的就是留着去豆腐坊换豆腐改善生活了。而每次去的时候,母亲都要用自家的秤平平地称好,将豆子放在一只碗里交给我,并嘱咐我千万不要将豆子洒了。离豆腐坊不远的地方,就会闻到一股特有的熟悉不过的清香,在蒸腾着热气的房子里,师傅不再去称豆子的多少,伸手便捞一块最大的豆腐放到你的碗中。

那时候,每到年节,最忙碌的就是村里的豆腐坊。就像现在村里人们过年时每家都要排队到糕点加工点打上几锅蛋糕一样,每家每户筹办大年必不可少地要提前预定做上几锅豆腐。记得那时往往是天还蒙蒙亮,就有人在窗外大声喊:“大嫂,您家的豆腐做好了!”“哎……”母亲听得这一声喊,翻身、披衣、拉灯、下地、开门,急急地去外面迎接送豆腐的师傅。师傅通常是用扁担挑着两只水桶,一只桶里是豆腐,一只桶里是豆腐干。遇上好年景,便提前做上一锅豆腐,放到屋外冻上,整个冬天便可随时吃到新鲜的冻豆腐了。年根前杀上一头猪,好几家帮忙的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蒸黄米糕、采糕、捏糕、炸糕、再将新鲜的大块猪放进酸菜、冻豆腐、粉条里,熬上一锅大菜,便是享受一年辛勤劳作的丰收喜悦的饕餮大餐了。

上学以后,听老师讲豆腐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更使我对这一食蔬钟爱有加。

豆腐的做法很多,可凉拌,热炒,可荤素搭配,也可与其它蔬菜一起做馅料,特别是臭豆腐、酱豆腐更是老百姓的家常小菜。但无论是何种吃法、做法,程序均不复杂,再加上它细嫩、顺滑、易嚼的特点更成为老幼皆宜的绿色食品,可能也是它受大众百姓欢迎的原因之一。

我小的时候吃法很简单,除了熬菜之外,似乎还不怎么去炒。最多的吃法,也是最为简单的就是做懒豆腐。将黄豆浸泡之后,磨了,豆浆豆渣一起煮,拿酸浆一点即可,加入油盐或拌上咸菜丝,再稍许点缀些绿叶青菜,作馅料或直接蘸糕吃。开胃,热乎而且不浪费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多是居家过日子的父母最得意的做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豆腐的种类也多了,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筋,豆腐脑、还有更为精细的白玉豆腐、日本豆腐等等,做法更是受民族融合的影响而兼具南北特色,蒸、炒、煮、炸、煎、煮汤均可,而且风味各异。

看着女儿日渐长大,也像当初母亲吩咐我一样:“别玩了,去端块豆腐来。”这是女儿能帮我做到的最早的、最多的忙儿。受我的影响,原本不喜欢吃豆腐的妻子也喜欢上了豆腐。早晨买早点时她总要叮咛:“记着,来两碗炸豆腐”。

欢迎访问 http://hhuoqing.blog.163.com,与你共同分享、交流、探讨。

  评论这张
 
阅读(321)|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